白洋淀名字的由来
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——雁翎队的故事脍炙人口。1982年干涸。 1988年 大雨使白洋淀湖区恢复,成为旅游胜地。2007年5月8日,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,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,现在的水区是古白洋淀仅存的一部分,上游九河、潴龙河、孝义河、唐河、府河、漕河、萍河、杨村河、瀑河及白沟引河,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,史称西淀。到明弘治(公元1488年)之前已淤为平地,地可耕而食,形成九河入淀之势。以后人们看到淀水“汪洋浩淼,势连天际”,故改称白洋淀。
安新县白洋淀,位于河北省中部京、津、石腹地、各距约150公里,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。它的总面积366平方公里,被3700多条沟壕,12万亩芦苇、5万亩荷花分割成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,其中,白洋淀面积最大,故以命名。
关于白洋淀的形成,在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。相传:在一个中秋的夜晚,嫦娥偷吃了仙药,身不由已飘飘升天,一不小心随身宝镜掉入人间,摔成大小不等的143个碎片,于是地上有了大小不同的143个淀泊,即白洋淀。(白洋淀的具体形成请参照原导游词。)
白洋淀历史悠久,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庄村出土的文化遗存得知,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。春秋战国时为“燕南陲、赵北际”,是燕赵两国的分界线,水村赵北口这个地名就来源于此。
白洋淀大小淀泊相通,沟壕水道纵横,渔村星罗棋布,荷塘接天映日,苇荡密密层层。既有浩浩荡荡的雄魂,又有水陆相间的灵秀,这样的地形地貌,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仅有的。这水上迷宫一样的地方,是产生故事的地方,也是产生英雄的地方,据著名摄影家石少华回忆,当年雁翎队战士蛟龙般的劲硕勇武和这北国特有的水乡风光。强烈的吸引着他......
白洋淀一年四季,景随时移,自然天成。春光降临,芦芽竞出,满淀碧翠;每至盛夏,蒲绿荷红,岸柳如烟;时逢金秋,芦荡飞雪,稻谷飘香;隆冬时节,坚冰似玉,坦荡无垠。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。清代康熙帝、乾隆帝曾多次到此巡视、围猎,分别在水村郭里口、圈头、端村、赵北口修建了四处行宫,给白洋淀留下了许多历史痕迹和美丽的传说。清康熙帝曾作诗赞美白洋淀美景,诗曰:“遥看白洋水,帆开远树丛,流平波不动,翠色满湖中。”
白洋淀物产资源丰富,54种鱼类翔游浅底,58种水鸟鸣歌起舞,数百种水生动植物繁衍生息。这里的荷花品种繁多、浑身是宝,荟萃了中外荷花366种,著名的景点“十里荷香”便是在水村大张庄和郭里口之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。近代著名学者孙犁先生的名篇“荷花淀”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而成的,在中国文坛被 誉为“荷花淀派”。为弘扬白洋淀荷文化,安新县政府确定了以荷花为象征的传统节日“荷花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