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的美食可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呢
一、黄山的美食可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呢
大型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,认为“这是吃货们不可错过的精品纪录片”。其中多次提到徽州美食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三集:安徽南部,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,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——毛豆腐。方兴玉是不会在湿热的夏天做毛豆腐的,桑拿天里,人们很难控豆腐发酵的走向。但是在其它的季节里,徽州温润的环境却能引导微生物们走上发酵的正轨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四集 时间的味道: 在今天的黄山地区,农家后院里依然晾晒着火腿和咸肉,洋溢着一派田园气息。用腌咸肉制作的“刀板香”是一道待客的主菜,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作之一,在叶师傅看来,家乡的农家火腿才是世上最美味的火腿。
二、舌尖上的中国里有湖北美食吗?有的话是哪一集?
5月9日晚,在新一期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第四集《家常》中,湖北天门的蒸菜登上了央视荧屏。《舌尖2》第七集《三餐》导演丁正也确定了将会入选的湖北美食:“我们在拍摄前先去武汉做了调研,了解了武汉比较有特色的几种早点,热干面首当其冲,还有三鲜豆皮、面窝都会出现。武汉人过早的习惯,和认真对待早餐的态度打动了我”。
三、舌尖上的中国哪集有讲广西
你是说舌尖1还是舌尖2,舌尖1有一集说到柳州。舌尖2目前还出现广西的美食。
四、舌尖上的中国哪一集是讲火锅的?
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六集的时候有讲到火锅。
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》作为一部探讨中国人与食物之间关系的美食纪录片,以食物为窗口,读懂中国——通过美食,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。 “一方水土一方人”,该片将通过展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与美食相关的多重侧面,描绘与感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、家族观念、生活态度与故土难离。人们收获、保存、烹饪、生产美食,并在其过程中留存和传承食物所承载的味觉记忆、饮食习俗、文化样态与家常情感。该片共8集,从时节、脚步、心传、家常、秘境、相逢、三餐七个角度来讲述中国美食故事,另外第八集揭秘“舌尖”拍摄背后的故事。
火锅吃法
火锅的吃法不同于中餐菜,不是将已烹调好的菜肴端到桌子上就可以吃;而是把一些半成品菜品端到桌上,由自己亲手操作(烹饪),自烫自食;菜品的烫(煮)食火候,就掌握在食客的手中。因此,食客必须了解火锅的吃法,才能吃得好。
1、烫,在锅中烫熟。
其要决是:首先要区别各种用料,不是各种用料都是能烫食的。一般来说,质地嫩脆,顷刻即熟的用料涮:即将用料夹好适用于烫(涮)食,如鸭肠、腰片、肝片、豌豆苗、菠菜等;而质地稍密一些,顷刻不易熟的,要多烫一会儿,如毛肚、菌肝、牛肉片等;其次要观察汤卤变化,当汤卤滚沸、不断翻滚、并且汤卤上油脂充足时,烫食味美又可保温;再次,要控制火候,火候过头,食物则变老,火候不到,则是生的;第四,烫时必须夹稳食物,否则掉入锅中,则易煮老、煮化。
2、煮:即把用料投入汤中煮熟。
其要决是:首先要选择可煮的用料,如带鱼、肉丸、香菇等这些质地较紧密的,必须经过长时间加热才能食用的原料;其次,要掌握火候,有的煮久了要煮散、煮化。
3、吃火锅的经验应是先荤后素。
烫食时汤汁一定要滚开,要全部浸入汤汁中烫食;其次是喜欢麻辣味的,调节麻辣味,方法是:喜麻辣者,可从火锅边上油处烫食;反之则从中间沸腾处烫食;再次就是吃火锅时,必须配一杯茶,以开胃消食,解油去腻,换换口味,减轻麻辣之感。
4.火锅中放中药同煎。
用中药石斛、元参、麦冬各10克,用纱布包好。放在火锅中同煮15-20分钟后,去纱布药包,即可食用。有滋阴降火生津作用,可防止吃火锅诱发的“上火”现象。
5.火锅中放些蔬菜或豆腐。
蔬菜如菠菜、芹菜、青豆等。豆腐及其制品如老豆腐、百叶等。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和叶绿素、豆腐中含有石膏成分,性都偏凉,均有清热泻火除烦等功效。可以防止吃火锅“上火”。
6.火锅中加入少许啤酒。
在火锅中加入2匙啤酒,可使火锅汤汁醇香味美,因啤酒中富含多种营养素,不仅能均衡营养,而且是防止火锅“上火”妙法。
7.在品尝火锅后,吃些水果。
吃火锅后,隔20-30分钟,吃些凉性水果,如梨、藕、苹果、橙子等,可防“上火”,但不要吃发热的橘子。